(森美蘭‧波德申23日訊)波中小學百年校慶最具歷史意義的“千人火炬行”活動將在明日(24日)上午8時展開,參與者有幸見證100年前的第一把華教火苗在波德申誕生的史跡,這第一把火種,象徵波德申人經歷多代人的薪火相傳,波德申中華小學及中學的茁壯成長!
火炬行的路線全程大約6公里,波中和波小兩校師生及董家教成員全面參與這項活動,加上校友、家長及社會人士加入護火行列,預料大約有1千300人參與,當天將推行環保運動“垃圾不落地”,嚴格要求參與者勿隨地亂丟垃圾。
火炬隊將分成3批集合,有意跑完全程者可以提早在波中集合,參與者也可以選擇在第二站或第三站與火炬隊伍會合,第一站是是由拉瑪路出發,第二站位於市中心的波德申華商公會接力,兩隊集合後將步行往設在海濱路1英里第三站。
火炬從首個校址燃起
可見證波中小學成長參與火炬行的人士將見證波中小學的成長,了解先賢的堅持,從創辦、搬遷到發展,期間還經歷過停辦,但先賢都沒有放棄,依然堅持將華文教育的火苗繼續傳承,他們無私貢獻的精神讓這把火苗到了今天已成了一把發光發熱的火炬。
火炬將從波小第一個校址的起點燃起,在波德申市區拉瑪路出發,然后在眾人的護送下,繞過交通圈,穿過舊市區大街阿曼沙路,繞至邱克遺路的華商公會,該處也是波小30年代第二個校址。火炬行隊伍過後再轉去填海新區馬哈再也路,經過萬順購物中心及海洋城新商業區至海洋大廈,再朝向海濱路加德士油站旁四層樓店屋區即50年代初波小第三個校址,火炬隊再返回波中校園終點集合。
第一站 華教第一把火種:波德申市區拉瑪路 (Jalan Lama)
1914年,華裔先賢陳實埔、陳書掰及鄭振財等人,為了民族大義,出錢出力,在目前的波德申市區惹蘭拉瑪 (Jalan Lama) 點燃本地的第一把華教火苗,創辦了中華學校,奠定母語教育在波德申萌芽成長的根基。
當時提倡最為積极者是陳實甫,而且歷任多年董事長。而陳書掰則以廉价出讓31英畝橡膠園作為校產者,其功績尤為不可磨滅。學校成立時,校舍是茅草板屋所蓋,就設在火車路旁現在的路拉瑪 (當時稱為咖啡米爾),并聘王光漢出任第一位校長。當時學生人數有30多人,之後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第二站 波德申中華小學第二代校舍邱克遺街華商公會前面
由于當時學生人數逐年劇增,位于拉瑪路(Jalan Lama)的校舍不敷應用。
在1933年,董事部決定將它遷到當時波德申市區的海邊街(後來稱為惹蘭峇魯,現改名邱克遺街),過后也租下惹蘭阿曼沙的另一間建筑,充作校舍,以容納一兩百名學生。
當時,創校先輩因年邁交棒,由后起邱廉耕,卓棋嘉等先生負起領導重任,董事部也考量發展需要,開始籌資物色地段,于1938年買下現今位于波芙路一公里校址計划建校,但不幸在1941年爆發日軍南侵,馬來亞淪陷,學校宣告關閉。
第三站 波德申中華小學第三代校址海濱路(Jalan Pantai)一公里處
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于卓祺嘉不幸殉難,邱廉耕又不問世事,當時華社領袖邱克遺局紳被付予重任,領導董事會展開學校复辦使命,華文教育在波德申重新起步。
由于海濱街校舍不足于應付人數激增至400人的學生,董事部遂籌資買下了海濱路(惹蘭班底)一公里的兩間浮腳樓亞塔板屋作為“分校”。
1951年,董事部耗資17万令吉在波小現址興建一座“日”字形校舍,1953年竣工全校師生遷入新校舍,從此位于海濱路及海濱街道校舍完成時代任務,正式走入歷史,在60年代后更被拆除,被當時大家熟悉的“18間”舊式店屋取代。
波德申中華中小學
百年校慶主題歌
《啟航》
詞/曲:黃俊田
我們跟隨前人的腳步
讓書香在校園里滿布在歷
延續前人的叮囑
讓薪火在校園里傳輸迎向
史中溫馨的回顧
一頁一頁精彩的拼圖
我們未來勇敢的跨步
一篇一篇輝煌的記錄
百年的播種
血和汗的見證
披荊斬棘辛勤的建筑
為我們無悔的付出
百年的波中
笑和淚的感動
乘風破浪開啟新航向
讓我們一起去創造燦爛的時代(星洲日報‧花城)
點看全文: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295821#ixzz32c1WS2K4